崩坏三薪火传承剧情-崩坏三薪火传承

tamoadmin 单机游戏 2024-09-17 0
  1. 是否激活薪火传承大礼包

孔子的道德自信源自周公礼制、黄帝和尧舜禹等先贤美德。变在因时损益, 援?仁?入?礼?, 扩大道德主体范围, 主张道德优先;行在责任担当, 愈挫愈勇, 为政以德;传在有教无类, 培植后学, 整理典籍。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孔子尊崇周公礼制,因时损益,援?仁?入?礼?,勉己力行,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培植后学,以其强烈的道德自信,创立了儒家学说,时为百家争鸣中的显学,渐成后续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对儒家学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尚需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孔子道德自信精神。因此,研究和分析孔子的道德自信就成为关乎文化自信的一个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课题。

崩坏三薪火传承剧情-崩坏三薪火传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的道德自信源自周公礼制、黄帝和尧舜禹等先贤美德。变在因时损益,援?仁?入?礼?,扩大道德主体范围,道德优先;行在勉己力行,愈挫愈勇,为政以德;传在有教无类,培植后学,整理典籍。

一、道德自信:信从何来

孔子道德自信最直接的来源是周公,他一生致力实现其周公梦。周公制礼作乐,带来了西周的繁荣昌盛,孔子尊崇周公创制的美好礼制,亲自到周地朝拜学习。?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所获甚多,这是一次价值寻根之旅,也是精神故园之旅,更是价值建构之旅。

他要以周公为榜样,匡世救民,改变当时?天下无道?的纷乱社会。他这样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从?,不仅是认知上的肯定,也是情感上的认同,更是行为上的遵从。孔子认为,周礼之所以完备,是吸收夏商之礼并加以改进的结果。他坚信,美好的周公礼制通过损益,与齐国、鲁国的政德民俗相结合,就一定能化为现实:?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

因此,西周的国泰民安、西周的美好礼制、周公的人格魅力是孔子构建周公梦的重要历史文化***,也是其道德自信的重要来源,更是其周公梦的重要内容。孔子一生踌躇满志、孜孜以求、百折不挠,就是时时刻刻以周公为榜样,以期达到天下大治,实现其周公梦。

孔子至晚年体衰,曾向学生感叹:?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孔子晚年不再梦见周公,并非是对人生理想的放弃,而是通过向***们讲述,再次确认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周公梦,是越来越坚定的周公梦。他期望***们坚守这个梦想,不断传承下去。这是孔子自身最深层次的信念剖析和理想坚守,表达了他对实现周公梦的迫切而执着的期待。

孔子的道德自信,还可以继续往前追溯到夏商,甚至黄帝和尧舜禹等。周礼鉴于夏商,自不待言,而黄帝、尧舜禹等古代先贤的崇高道德品质,美誉犹在,也是孔子道德自信的重要源泉。?仲尼祖述尧舜,***文武。?(《礼记?中庸》)孔子认为,黄帝、尧舜禹、文王武王等古代先贤的美好德行,影响深远,是他和***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如,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曰:?可也,吾略闻其说。

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民赖其利,百年而;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孔子家语?五帝德》)黄帝作为大德之人,其直接的影响长达三百年,直到孔子时代,仍可以追述其道德功绩。尧舜禹、文王武王等先贤们的德行莫不如此,后人足以效法。除此,孔子还从其家族谱系上追溯祖先们的美好德行,他去世前向***子贡自述其梦:?赐,尔来何迟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犹宾主夹之也。而丘也,殷人也。

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至,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也。?(《礼记?檀弓上》)他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接受祭奠,而殷人的丧礼就是如此,这对自己而言是一凶梦。因孔子先祖为宋人,是成汤之后,所以其自谓殷人,由此他认为,此梦是他即将亡的征兆。这个梦也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周公制礼作乐,承继了殷商,商人的祖先是契,而契曾在舜的时代执掌教化。?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膝文公上》而孔子作为殷人乃至契的后人,其血脉之中流淌着祖先的美好道德品质和礼乐因素。孔子有一种传承发扬的深刻责任感。根深才能叶茂,这种家族谱系的追溯是直接的血脉相通,其道德自信更显无比深沉和自觉。

二、道德自信:信在何处

据统计,?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德治的价值标准。周公?制礼作乐?,主要是从形式上强调?礼?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讲求社会整体的统一性,而孔子则适应时代需求,重视人的道德主体性,重视人德性的作用,要求为政以德。他用?仁?统摄?礼?,赋予?礼?以?仁?的道德内涵,是对人道德自觉性的重视。

人从礼的存在或为礼的存在转变为仁的存在,礼成为人行为的方式,体现了孔子高度的道德自信。例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爱人,意味着将他人也当做人,当做与自己同样的存在,而不仅仅是手段,***应平等对待。?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种人与人的同等存在,具体就表现为?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应该培养人的美好德性为先,以礼配合德性的养成,这才是抓住了根本。?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因此,礼是形式,仁才是内容,孔子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主体性,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在孔子看来,礼是为仁的形成服务的,而不是相反。所以,在德与法的关系中,他坚持道德的优先性,道德教化在前,其次是礼的约束,而刑罚作为底线,不得已而用之。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孔子家语?刑政》)在法律中,道德为其提供价值标准,严峻的刑罚也能体现道德的温度,如此才是良法。孔子曰:?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孔子家语?刑政》)

不仅如此,孔子的道德关怀还扩展到普通平民上。?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火灾之后,孔子问人不问马,他所关心的不是财产损失,而是养马人是否受伤。这不仅体现了孔子重人不重物的人道主义关怀,更重要的是将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普通平民,甚至是养马的仆人。

他抹平了以往社会中形成的贵贱区分,提升了普通人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对普通大众的重视。?***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道德关怀对象的扩展,不仅意味着?人?的范围的扩展是道德主体的扩展,还意味着对人性的纵深开掘和能够提升程度的认可和期待,是对人道德主体性的高度肯定。孔子相信普通民众也有道德主体性,他在教育中提出的?有教无类?,也是源于对普通***性的高度认可,是对人的可受教育性的肯定,是对***经过教育皆可成为德才之人的基本判断。

至于人神孰轻孰重的问题,孔子改变殷人敬重神灵的治理传统,主张注重人事,对鬼神***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所以,孔子的道德自信不仅体现在重人而不重神,把人从神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体现为其对人道德主体性的高度重视,而且还休现在他将道德主体扩大到一般民众,拓展了道德主体的范围。

普通民众道德主体性的提升,也对国家治理者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其对民众的统治也要改变以往的残酷方式,要以德为先治理国家,实行德政。因此,在社会治理中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治国者只有保持自我克制,让利于民,才能将?仁者爱人?的道德要求落到实处。

为此,治国者要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保持自身品行端正,成为社会的榜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所以,正如自身品行端正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一样,正道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手段。只有遵循以上要求,才能实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三、道德自信:行在何方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礼乐崩坏的变革时代,诸侯争霸,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不断增长。他主张通过对周公礼制等传统文化的损益,将周公礼乐文化作为解决时代课题的重要***,力图为当时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佳方案,并积极投身于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其自立有如此者。?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为戏矣!(《孔子家语?儒行》)儒者的立世之本就是日夜强学,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实践自己的道德主张,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行动力赢得天下的尊重。因此,孔子的道德自信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他主张?力行而近乎仁?(《礼记?中庸》)。鲁国本是周公的封国,孔子认为,应该在此实现其?为政以德?的道德理想,?鲁一变,至于道?.他五十一岁初仕为中都宰,颇有政绩,再为司空司寇,努力践行自己?为政以德?的思想主张。?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孔子家语?相鲁》)后因与执政者郑桓子意见不和,孔子带***离开鲁国周游列国14年,试图寻求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期间除在卫国和陈国受到礼遇外,在其他各国皆受冷遇,甚至几次有生命之忧。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反而带着一种强烈的道德自信,讲诵弦歌不衰,积极研究、宣传和推行自己的主张。他曾困于陈蔡之间。?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家语?在厄》)孔子及其***们愈挫愈勇,将磨难看做升华自身学问道德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天下暂时不能容,正是表明了自身主张的正确性,见证了自身人格的高尚,因而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除了自身积极投身改革社会的实践之外,他还注重培养***的从政才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战!?冉有曰:?即庶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庶-富-教,孔子指明不仅要关心百姓的物质生活,还要对民众实施教化,提升民众的精神生活水平,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思路,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对民众实施道德教化。

他强烈谴责暴政,认为暴政是国家混乱、民众不得安宁的根源。?孔子适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野者而哀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暴虎。(《孔子家语?正论解》)苛政猛于虎更是一种道义上的谴责,应该消除。在孔子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很多***认为,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具备了治理国家的才华,就应该胸怀天下,积极投身变革社会的实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子夏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志向。?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不仅要?学而优则仕?,更要?仕而优则学?,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养和教养,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天下民众,这也成为儒家学派的道德理想。孔子信任自己***的学品和人品,对***们充满期待。他不断向执政者积极推荐自己的***,力图通过***们来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当时鲁国正卿季康子,问孔子哪个学生好学,可以从政,孔子对***的才华作了准确的判定并积极推荐。?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孔子认为,仲由做事果断,端木赐通达,冉求才艺高,他们都是治国从政的良才。

四、道德自信:以何致远

孔子把讲学授徒视为道德传承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二十多岁开始讲学活动,四十多岁有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形成儒家学派,影响日盛,并大规模讲学授徒。孔子的讲学授徒基于一种强烈的道德自信,认为人皆具有可受教育性,***可以接受教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人性大致相同,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人生状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都可以通过教育发生改变,过一种更好的生活。因此,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也。?

(《论语?述而》)孔子招收***不分国别和出身,也不分贵族和贫民,甚至犯过错误的人,只要有学习的愿望都可以列入门籍。?有教无类?的教育活动打破了当时贵族官办教育的限制,将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贫民阶层,由此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孔子也作了许多教育方式的创新,他与***平等讨论,氛围和谐,充分发挥***们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又注重审时度势,抒发自身的道德理想,以此感染***。

有这样一个教育场景,值得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在这种教育场景中,***们各抒己见,老师风趣幽默,充满着和谐氛围,也充满着孔子的道德教育智慧,体现了孔子一以贯之的礼乐之教理想。

孔子基于对人性的自信,拓展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也就扩大了自己道德理想的传播范围,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也是基于对人性的自信,他创新了教育方法,密切了师生关系,使***们更加亲近、认可和接受自己的道德理想,也使自己的学说就更具生命力而传久致远。

孔子在?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指导下,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养了大批优秀***,使得儒家学说薪火相传。?孔子以诗书礼乐教,***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这些***在孔子之后,分散到诸侯各国,或从政,或从教,或从事其他职业,儒家学派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春秋显学。?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只有善的文化,才可以发生亲和力,不断得到肯定、追随和尊崇,并且化为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道德价值作为文化的核心要素,提供了善恶价值导向,文化自信离不开道德自信。孔子凭其强烈的道德自信,成就了其时代的文化自信。孔子的道德自信,作为其文化自信的灵魂,是一种活的灵魂,我们在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借鉴孔子的道德自信精神,成就我们今天的道德自信和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否激活薪火传承大礼包

这个文档开了十天,一直都是空的,一个字都没写。手稿写了十多页,看来看去,不满意,一个字也没打上来。

书很薄,才16万字,看了两遍,不停地思考。

我看书很快,鲜少会这样一字一句地品味一本书,很有趣,总能发现藏在角落里开得正欢的一小簇花儿,不经意的收获,意料之外的交流,且行且歌的欢畅。似乎,白石一文在讲述一件事的时候很喜欢夹杂一些别的东西。

白石一文也算是难缠的作者了罢,他喜欢在他的逻辑中对错并行,读者得像淘金客一样,将黄金与杂质分开,不然将一无所获。首次接触他的作品,走了一些弯路,不太确定是否接近他的想法,所以才决定看第二遍,而后我并未改变心意,也就不管白石一文的心了,写我自己的罢。

一开始我最大的误区是认为直人是一个沧桑理智见解独到的人,而这本书呈现的是类似于沉思录那样的文字。看到四分之一觉得不对,联系一下题目,才想起来直人是内心有崩坏的人。

这本书探讨的问题很多,从内心有缺口的一类人出发,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到现实社会谈到生问题,跨度极大,文字虽少,思考却极繁重。书中内心有缺口的人物主要塑造了三个,且都是因为童年受过伤害的缘故,直人,小仄,雷太。小仄努力靠近现实社会努力生存,雷太偏激冲动处于毁灭的边缘,所以主角必须是直人,由他来维持这本书探讨的基调,维持冷静到无情的目光,置于深海之中的寒冷与窒息。因为书中探讨问题的复杂性,直人这个人物的设定也十分复杂,他要站在他崩坏的心上,紧紧抓着对理想世界的信仰,远离现实社会,冷眼旁观,看清人间善恶,思索生与的意义,对许多事一清二楚,但又因为逃不开他的缺陷而不知所措。

书中还谈到童年问题,不过说得很浅显,我便不谈了。

“想,不过是现代许多活着的人,尤其是像她,或者是像我这样还被视为年轻人的一群,极为必然的现象吧”,雷太和小仄在书里就代表着这一类人,这类人在社会上应该数目可观吧,表面风平浪静,但他们内心有着巨大的缺口,对未来一无所知毫无憧憬,空虚而荒凉的困惑笼罩着他们,他们与世界格格不入,不是没有爱,不是没有阳光雨露,而是从他们心中缺口中蔓延出来的黑暗绝望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亡,是最大的逃避,他们会想,不正是正常的么?

直人也是个内心有缺口的人,但他代表着另外一个类型,他不是看不透,而是看得太透,他不偏激,不会一时冲动就将生活弄得一塌糊涂,他不想,但也不想活。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缺口,一方面是因为他找寻不到生存的意义。他找寻的生存意义不同于雷太小仄,不是活在社会上的意义,而是整个人类存在的意义。

直人与枝里子的感情一直都因为直人的自卑与自尊而濒临破碎,枝里子的形象应该就是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且是积极阳光的那种,她与直人之间的碰撞正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们会遇到的普遍问题。直人一方面不愿意为了枝里子做任何改变,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生来就是不配得到爱的人,即顽固地坚持自己又将悲观的宿命论往身上套。

“我没有跟任何人共生的资格,我也严重欠缺那种能力”,他被抛弃过一次,为了拒绝第二次,他一直将自己圈禁起来,不让任何人靠近。“自己势必会崩坏”,直人觉得失去圈禁,他便不复存在了,但凤凰涅槃,不也是先要烈火焚身锥心泣血么?

直人说生活的闲情逸致一点都不适合他,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生活,工作、醉酒、便是他的全部生活了。

“人啊,没有地方可去是最刻骨的痛,先有地方才有人”,所以他才会收留雷太和小仄,他知道他们的痛,但他们团抱在一起并没有为对方增添暖意,寂寞依旧,这应是他们的悲哀,填不满的空洞,暖不了的寒冷。

直人被朋美欺骗后便决定不再与她来往,这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这么自尊要强害怕受伤,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才那么如履薄冰若即若离。

“今天要是自己没忽略招牌的话,大概就不会像这样毫不迟疑地赶到朋美那边去吧”,同一件事,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别人的责任会导致全然不同的态度,人做不到绝对客观,总会被自己的一颗心牵着鼻子走。

直人能看清朋美并不是爱着他,而是需要他。他一面冷眼看着人性丑恶,一面把自己藏在深处。他一直都是这样生存的罢,理智又胆怯。

“为什么这一切的一切就像玻璃表面溅起的水珠无法浸透我的内心呢?”,直人在生活中可以获得的温暖其实不少,但却都没能让他的心有所触动。他心里的缺口根本没有让任何人靠近。很可怖,很悲哀,人心固执如斯,一旦受伤,大有一刀两断老不相往来之势。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终是敌不过人情冷暖吗?

看到直人处理事情周到的样子,会想起《无影灯》里的直江医生,我们永远都无法从外表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是否伤痕累累。

关于生的问题,书中频频提及,其实作为直人的思考来说,起承转合得有点生硬。是作者想讨论这个问题,所以硬生生地塞到直人身上的吧。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了的大学生写的遗书,大意是因为找寻不到人类存在的意义而选择了亡,像书中说的藤村操,三岛由纪夫等,也是因为找寻不到生存的意义而,我想有一部分名人的***与这个问题是脱不了干系的。我是觉得有一些事情的意义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存在的,它们并不存在于人类的层面,而是存在于高于人类层面的自然里,如诞生,亡。人类能找到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而无法找到人类这个族群存在的意义,因为人类永远无法超越自身上升到自然层面,当然是无法明白处于自然层面的问题。当一些思维相当超前的人思考到自然层面的问题而又无法找到答案时,他们的焦虑不解无助迷茫在心中不断积累,在某些时刻轰然倒塌,将他们的生命掩埋。他们过于投入,魂牵梦萦,肉身已经受不了灵魂的脱离开始腐烂,如此累赘,不要也罢。

对于我自己,我是十分看重的,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对于人类,我并不执着,人类之于自然,不过是一个物种,多了,少了,其实并无区别,自然还是自然。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摆对位置是至关重要的,跳脱本身层面思考问题不是不可以,当需要明白这个问题的实质。人类有时候会自大地认为每个问题的答案都能被找到,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努力而已。

“亡最终是一场孤军奋战的战役”,我并不认为亡是一场战役,我觉得亡是一种妥协,不可违背的顺从,对于自然力量的臣服。这么说似乎是悲观的贬低,但我始终认为在自然面前,人就是如此渺小,人的伟大,只能对于人来说,但亡并不是人与人的相处,而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或者说是自然对人下的最后一道命令。直人多次提到要超越亡,“他们都在与亡的联系里寻求自己的幸福,然而这个举动一定是正确的”,这里除了寄托了要坦然面对亡的观点和直人心中的理想世界外,应该还有关于日本人对亡的哲学观点,不过我并不是太清楚,就不谈了。

杀他人与杀自己是否一样?我认为是不同的,虽说生命是自然赋予的,亦是自然夺走的,但如何生活却是自己选择的,杀自己与选择生活方式一样,只是一种选择。杀他人则是僭越,是罪过,以己之力行使自然的权力,是不能被宽恕的。当然,这种杀戮不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战,不是维护利益的保卫战,而是妄自尊大的无知。那为什么犯罪者没有受到自然的惩罚?大概是因为人类是个意外罢,本来所有的掠夺都是为了生存,而只有人类的掠夺是为了欲望。为了平衡这种意外,各种各样的警示洋洋洒洒,可人的劣根性并未改变。要想制止这种行为,便只有让无知的人知晓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便是尊重他人生命最大的保障,那不该是人类随意沾染的东西。

“大海之中,我们所乘之舟何其渺小,确实如同你所说,抬头可见绿光包围我们,暖风吹拂着我们。但我依然无法忘却,无法忘却下一秒不知道会如何变幻的这大海的存在。此外,总有一天,一定有一个人会先离开这艘船。这并不是你所说的选择问题,而是在选择之前更为重要且根本的问题,是不容爱、怜悯、恩惠等人***情渗入,超越时间而且冷澈可怖的没有任何悲悯的问题”,直人意识到人类层面的局限,想要超越这个层面,但又无法做到,只能在渴望与失落的夹缝中煎熬。

感觉还有要敬畏亡的观点,如人没有权力杀自己,但写得并不是太突出,或者说是我的关注点放在了别的地方。

“希望你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忘却自己,变成为他人着想的人…他人一定是自己,自己一定是他人…我想要舍弃自我,不管对谁,都觉得他很重要…”,真知子所描述的世界,应该就是直人心中向往的,他想飞往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崭新的世界,为此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抛下属于这个世界的爱情、信念、缅怀,这种想法看似充满希望,其实是绝望的。他既不能改变这个他厌恶的世界,又不能飞往那个没有痛苦只有幸福平等的世界,他只能在这个被他否定的世界里煎熬。“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指的应该就是那个崭新的世界,行走在悬崖峭壁的人,苦苦支撑的信念可以天长地久至方休,也可以稍纵即逝瞬间崩塌,他与现实世界的羁绊早被他遗弃,若无此信念,他便一无所有了。

“现在的我虽说知道他们这样说过,但却只能在离他们的境地遥远的地方抱膝蹲坐而已”,他说理解的温暖和煦与他心中存在的冰冷残缺矛盾地激烈碰撞。“没什么比自我哀怜,自我抚慰更罪孽深重的事了”,他一直努力将自我淡化,但是忘却自己首先是要重视自己,直人拼命想抛弃自己,心里极度的恐惧自卑是无法做到如直知子那般的大爱的。他就这么落在了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巨大的断层中,日日夜夜被碾磨得血肉模糊。

直人的思想漏洞在于他一心想着理想世界的平等友爱幸福而将现实世界视作一无是处,极度的偏见带来思考问题的绝对化,一个方向走到底当然是黑色的,可世界任何问题都没那么纯粹,没那么无可挽回。

生存,即是一场勇往直前不容退缩的豪赌,没有人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谁不是在恐惧不安里披荆斩棘一夫当关?人便是这样承受着厚重的悲哀,用渺小的力量,在茫茫黑夜中伤痕累累地踏出一条血路的。如此卑微,如此伟大,如此悲壮。

“一切逆来顺受,一张千真万确的悲哀的睡脸”,不懂,是悲哀的吗?以前我觉得人是难得清醒,现在倒觉得是难得糊涂。无知也是一种幸福吧。无知与超脱都是空无一物,一个未拿起,一个已放下,都是幸福的。

坦然地接受亡,就像坦然地接受诞生一样,将希望与爱不断传承,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不是我们必须要这么做,而是在时光面前溃不成军的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

激活。根据查询《崩坏3》***得知,激活薪火传承大礼包给的东西多,包括星石500、天命虚数核心3、逆熵虚数核心3、相转移镜面。《崩坏3》是由米哈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制作发行的一款角色扮演类国产手游。